返回列表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挖掘邮轮经济潜力 厦门邮轮母港乘风启航
发表时间:2015-12-23     阅读次数:2042     字体:【

 邮轮经济成为厦门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关注邮轮经济

  海洋合作是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新的增长点,在这个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是双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样板的最佳着力点,随着国家邮轮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邮轮产业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邮轮母港城市,厦门多年来持续探索与东盟国家共建“一程多站”式的国际邮轮旅游精品线路,今年初以来,进一步出台邮轮产业扶持优惠政策,撬动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发展邮轮产业;同时简化通关流程,以更便利的通关环境、更好的服务水平、更完善的市政配套、生活配套和旅游配套,构筑中国东南沿海最有活力的区域性邮轮母港和海峡邮轮经济圈的核心港,打造“中国迈阿密”。

  12月15日-17日,在省外办、厦门市外侨办的积极推动下,以“发展邮轮经济,实现互利共赢”为主题的“中国-东盟邮轮产业经济城市合作论坛”在厦门召开,以此为契机,在业已加入亚洲邮轮专案项目的背景下,厦门谋求在港口发展、营销模式、精品航线开发等邮轮产业领域全面发力,深度挖掘邮轮经济潜力,更好地推动中国与东盟城市间在邮轮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服务国家“海丝”建设总体战略。

  本次论坛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东盟中心、福建省外办、福建省旅游局、福建省国资委协办,由厦门市外侨办、厦门市邮轮经济办、厦门市旅游局、厦门港务集团、厦门建发国旅集团具体执行。外交部、国家旅游局、福建、上海、天津、大连等重要沿海城市以及港台地区、东盟各国相关领域的官员、学者、业界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

  扶持政策密集出台邮轮产业获推动力

  作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综合产业,当前中国邮轮经济的发展进入新阶段,而以港立市兴市的厦门,旅游业作为窗口产业也谋求新突破,顺时顺势,迎流而上成为必然的绝佳选择。

  本次论坛上,厦门扶持本土邮轮产业政策推出,厦门市邮轮经济办副主任陈一端说,在厦组建邮轮公司或区域总部,运力1.8万吨以上核定载客500位的,一次性补助200万元,并按年度主营收入给予5%奖励;按邮轮吨位航次给予补助,邮轮按大小分为A、B、C三类,分为母港航次补贴以及挂靠港航次的补贴,不同吨位的等级按照航次数做了不同的补贴安排,以C类邮轮为例,第10航次以上,补助60万元/航次,力度非常大。

  在遭遇恶劣天气影响延误邮轮运营的,按企业每航次投入相关保险费用的50%给予补助;旅行社招徕旅客,按人数给予补助,其中赴东盟国家航线补助200元/人,陈一端表示,通过保险的方法疏解企业压力,对于邮轮公司引航和拖轮也给予一些夜间和节假日的优惠,对于广告宣传的补助,标准也很明确,予以30%补助,每家企业最高补助30万元,对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邮轮业领军人才,给予每人50万元补助奖励,新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专业型邮轮人才,一次性补助15万元。

  陈一端说,通过这些全面的邮轮产业扶持政策,把企业的诉求充分体现出来,凝聚旅行社、邮轮公司等力量,加快发展厦门邮轮产业。

  亚洲邮轮通力合作国际邮轮公司青睐厦门

  厦门市旅游局局长孔曙光在“中国-东盟邮轮产业经济城市合作论坛”上透露,厦门已正式加入亚洲邮轮专案项目。

  为推进亚洲邮轮旅游业的长远发展,2014年11月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亚太海上旅游及邮轮展上,香港旅游发展局联合台湾观光局、菲律宾旅游部、海南省旅游委启动亚洲邮轮专案,共同推动形成新的香港、台湾、菲律宾、海南环南海邮轮经济圈,并向厦门发出邀约。

  在厦门市政府大力支持推动下,双方就加强厦门与香港邮轮旅游的合作达成共识,今年11月,厦门与香港签订亚洲邮轮专案合作协议。

  亚洲邮轮专案将对停靠香港、台湾、菲律宾、海南省和厦门市各港口的国际邮轮实施联合奖励的激励措施,具体办法是对国际邮轮停靠该专案成员港口在12小时以上每航次奖励1.5万美元,停靠港口在12小时以内的给予每航次7500美元。各参与港口根据邮轮在同一航线中逗留所有参与港口的时间按比例分别拨付奖励,每个港口最高奖励50万美元,奖励金额主要用于邮轮公司的项目营销和产品开发。

  孔曙光表示,加入亚洲邮轮专案项目,将有助吸引更多国际邮轮公司把厦门港口纳入其亚洲邮轮航线中,增加厦门港邮轮到达数量,带来更多的邮轮入境旅客,加强在香港国际一流国际邮轮旅游城市对厦门邮轮母港的宣传营销,同时整合两岸三地和东南亚的旅游资源,与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发展厦门与东南亚的邮轮航线。

  “海丝”带来重大机遇

  邮轮母港迎发展契机

  在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副总经理杨励立看来,着眼于整个未来东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更强大的理念和更深远的目光,加速做大做强厦门邮轮母港,已经成为厦门港口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而当下,关键要提升港口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据悉,厦门邮轮母港二期改造已经全面启动,未来将有四个泊位可以停靠,一个15万吨级,2个10万吨级和1个2万吨级,邮轮旅客80万/年,客货20万/年。

  杨励立说,从提升旅客的速度和交通便捷方面考虑,未来港口建设会更贴近市场需求,当前厦门港运营中发现了一些变化,过夜的航次逐渐增加,邮轮公司的运营对厦门港口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厦门到澎湖、厦门到冲绳的航线,在自运营的模式下,需要厦门的港口服务和港口设施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而东盟区域内的20多个大的港口,未来可以加强区域内港口的联系和互动。

  放眼整个东盟邮轮产业,杨励立建议,整个东盟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像各种海岛游、海上精品游等等,把路线走完需要的时间非常长,因此,东盟的产品能不能有更好的整体运营,或推出跟航空结合的分段运营模式,东盟区域各个港口、各个旅行社通过邮轮资源的共享,在邮轮客源、航程设计和观光景点上加大合作,大家共同做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形成区域内连续发展,打造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实力的邮轮产品。

  事实上,近年来,厦门邮轮经济方兴未艾。以建发国旅为例,近两年,该集团共包船6个航次,共组织了厦门母港出发1.5万人,上海母港出发1.6万人,前往东南亚、日韩、台湾、香港观光度假,特别是在2013年,首次尝试了丽星邮轮10月份前往菲律宾的长滩岛和马尼拉。通过参加各种邮轮展会,积极与多家国际邮轮公司联系,争取国际邮轮多停靠厦门,组织国际游客前往厦门度假和观光,取得了亮丽的成绩单。

  据悉,仅2014年及2015年,建发国旅集团接待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欧美国家共计36艘次的国际邮轮停靠厦门,2015年23艘次,2014年13艘次,厦门访问港也在进一步提升,接待国际游客共计8.45万人,其中2014年2万多人,到了2015年超过6万人。

  打造邮轮旅游圈

  厦门东盟邮轮航线先行一步

  福建、厦门和东盟,有着悠久的天然渊源,这成为双方发展往来重要的传统和现实基础。

  厦门建发国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丽霜说,旅居东南亚的闽籍华人总数多达1000万人,而厦门作为枢纽城市,在港口、邮轮、旅游以及东盟的人文、地缘优势更加突出,在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服务国家海丝建设上,厦门责无旁贷。

  从2011年10月开启厦门邮轮母港首航的包船伊始,厦门邮轮母港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建发国旅集团已成为福建省最大的邮轮旅游推广商,具备了邮轮综合运营能力,陈丽霜说,2016年建发国旅集团将在市政府支持下,积极策划推动“海丝友好之船”,计划通过三至五年时间的培育,争取能常态化的开通厦门邮轮母港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前往东南亚各国、东盟各国以及远洋航线的邮轮。

  在畅想厦门邮轮经济可期的未来时,陈丽霜表示,厦门母港最大的优势并未被完全的发掘出来,伴随着中国邮轮市场稳步的增长和逐步的东移,海峡两岸邮轮经济圈正在形成,厦门邮轮母港可以以海峡邮轮经济圈为基础,向东抵达台湾,向北辐射东北亚国家和地区,向南辐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最终建成中国东南沿海最有活力的邮轮母港,计划到2030年成为全球知名的邮轮母港之一,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重点功能板块和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功能载体,打造成为中国的迈阿密。

  而在当前,关键是重点航线和精品航线的培育,厦门的邮轮产业目前在中国只排第十位,如果能够与天津、上海邮轮母港为中心的东北亚邮轮经济圈进行错位补充,利用厦门的地理优势,开辟较为稳定的东盟旅游航线,发挥海峡和东盟航线特色优势,将是厦门邮轮旅游行业具备蓬勃发展竞争力的关键。

  陈丽霜建议,推动“环海峡邮轮旅游航线”常态化,分步骤培育“以厦门为核心的环区域邮轮旅游圈”,鼓励更多的客源从厦门坐船去台湾旅游,推动厦门出发到东盟旅游免签,更便捷通关,培育厦门到东盟航线的常态化发展。

(转自福建日报)

 
上一篇: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单日客流量1.7万余人次创新高
下一篇:携程发布“2016邮轮游趋势预测” 一个字火
返回顶部
 在线交流
王老师 招生热线:
13387717189